看着建阳城的几个小饭店营业点已经步入正轨,楚衡开始规划下一步的计划。
可以先进军西北,而后兵分两路,一路向南,一路向北,江州富庶不愁生意,倒是西北那边需要费些时间和精力。
毕竟往西,来往的商队除了那些胡商,少有人往西北走。
一来是西北特产,少有能带回来的,即便带回来了,像建阳城这类地方有自己的审美以及商贸,购买的大多是小门小户。再者,路途遥远不说,一路上的安全也是问题。
“上次打听张家的事,可有进展?”
“张云确实是张家嫡子,不过张家如今已属世家末流,听说琅琊王家处处制裁张家生意,这琅琊王家原是张云母亲的娘家,传闻王氏当年嫁给张父,并未取得家中同意,后来王家扬言与其断绝父女关系,此后一直未曾联系,听闻王氏去世,留有一子亦不知所踪,查出是家中继母所为后,这才百般打击张家生意。”
“不知殿下是何打算?”
果真,不管在哪,话本的发展总是惊人的相似,富家千金穷秀才屡见不鲜。
“迟早要知道的,不如做个顺水人情,告诉张云。”
“厨师找好了,那些香料的来处吩咐人把控着。”楚衡一边朝花园走,一边和薛仪说着,“你带人在九台山附近的两个村养小龙虾,事情进展怎么样了?”
“只有一部分人养,而且有的人户养得很少。”薛仪带着失望,叹气道。
“领头人是谁?里正家里可养了?”楚衡问道。
“带头养殖的是我朋友,他家里只有两亩水田,再过不久就要收割了,所以现在养一些在水田边的排水沟里。”薛仪不好意思道。
“这样肯定不行,一旦新店开始营业,小龙虾就会缺货。”
薛仪想了想,“我明天再带人下去。”
楚衡未置可否,光靠村里那点儿养殖量,完全不够。
九台山附近,湖泊河流相间,盛产水稻,很合适稻鱼、稻虾、稻鸭等共生养殖,就他脑袋里还保存完好的知识来说,提前育种、积极施肥,田间管理,一年二熟完全可行。
毕竟当下的农业知识相对而言还是贫瘠,都是祖辈相传的种地经验,粮种不高产,何况粮食在农家那都是稀罕物,没人会拿它做实验。
改变熟制或是共生系统,只要其中任意一个实现,都既能解决自己酒楼的原料供应,又可以解决民生问题,如果成效明显,他就不信高位之上的那位看不见,如果那时老七还没能让陛下收回他的金玉良言,他也不介意帮把手。
现在是八月初,一年一熟,水稻莫约是在八月下旬收割,但若要一年两熟,就得是在八月初收,并且一边收一边插秧,就是七八十年代的‘双抢’。
虽然没有育秧,但建阳城也不是长江中下游地区,这可比那要热,相应的将地理位置往下推移,一年而已,大可放手一试。
若是没成,明年育秧后,继续;若是成功了,自是好事一桩。
“王叔,我记得月前府上买了庄子?”楚衡突然问道。
“有的,就在九台山附近,不过那庄子都是水田、湖泊和沼泽地,还有一个山头。”
“捡了这么大一个便宜。”楚衡有点惊讶。
“罪臣家眷急着用钱,所以就贱卖了,说是贱卖但也不便宜,大户人家出不了这个钱,世家又觉得晦气,都不要,当时看殿下对田产一类照收不误,我便做主买了回来。”王叔答道。
“王叔慧眼识珠。”楚衡毫不吝啬地夸赞。
想了想后,继续安排道:“那就麻烦王叔把育秧一事安排下去。”
外面的地,他动不了,自己买回来的,随便造,就在庄子里育秧,等熟了,一边收一边种,且看能不能赶上一年两熟的时节。
出府,逛了一圈饮品店,难得坐下喝喝奶茶,尝尝最近店员们研究的新品糕点,也不知道玉鹤从哪里找来一个祖上曾在御膳房做点心的流浪汉。
老实说,当初玉鹤让收留他时,他真没看这人会是御厨之后。
毕竟这狼狈的样子比玉鹤他们流浪街头时还惨,面黄肌瘦、衣衫褴褛不说,双手一直抖个不停,看上去应该是受过伤,话也说不清楚,想着也是可怜人一个,留着也无所谓,不想,这人反倒给他的饮品店里添了不少新颖甜品。
正想着的楚衡被一道声音拉回现实,看见两人朝他走来。
“三殿下,今日买奶茶送蛋挞吗?”林逸挣脱俞音的阻拦,率先一步问道。
“送,两位二楼稍等片刻。”
俞音微微颔首谢礼,视线扫到他挂在腰间的玉珏,莫名觉得熟悉,总觉得在哪见过,可一时又想不起,又盯着瞧了好几眼,还是没能想起。
从茶楼出来的俞宁,瞧见自家堂弟盯着一个男人的大腿看个不停,还没完没了了,想都没想就随顾峰走进这家店里。
“侯爷光顾,小店蓬荜生辉。”楚衡笑着打招呼。
顾峰短促笑了一下,想起之前这人向他推荐的奶茶,他为小弟买了一杯回去,结果当天下午,满大街都是‘顾将军都爱不释手的奶茶,亲,你不想和顾将军喝一杯吗’。
做个殿下没样,做起生意来倒是有模有样的。
顾峰指着边上的好友,介绍道:“俞宁,他常年不在建阳,殿下可能不认识。”
“三殿下好。”
俞音和林逸见三人有事要说,相互问好后,在二楼包了个单间喝茶吃点心。
饮品店、小吃店带动了整条街的发展,人来人往,时时刻刻都有人进来消费一笔。
三人来了后院。
顾峰看着前厅里不停落座的人,缓缓说道:“我看殿下生意不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