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允炆很苦恼。
最近府里的变化太大了。
他父亲朱标是东宫太子,大明王朝当仁不让的继承人。然而前段时间父亲去关中视察回来后大病一场,严重时甚至昏迷不醒,皇爷爷朱元璋说太医院治不好他便全员殉葬,逼得太医们拿出毕生绝学,下了多道猛药,这才将父亲从死亡边缘拉回来。可是父亲因为这病已元气大伤,到如今也没有康复,明眼人都看得出来,朱标不过是靠药物和补品苟全性命。
因为朱标的身体每况愈下,东宫的一举一动便成了前朝后宫的焦点。而朱标最大的儿子,还是少年郎的朱允炆,从此便时常跟在朱标身边,承担起朱标的一部分责任。
朱允炆认为自己是长子,替父亲分担责任是天经地义。但他的母亲,太子妃吕氏却想的更多,朱允炆是皇长孙还不够,得是皇太孙才行。她觉得虽然自己已是太子正妃,朱允炆是名副其实的嫡长子,可是细究起来,朱允炆出生时自己还是侧妃,他是否能成为朱标的继承人,还颇有变数,更别提朱标还有一群英武的王爷弟弟们。朱允炆知道母亲向来安分守己,她的想法也没有什么不妥,不过是想给自己和孩子更牢固的地位罢了。
但他自己并没有想那么长远,他素来与常氏生的孩子相处和睦。但架不住母亲的念叨,怎能不心烦意乱。
然而东宫的变化还不止这一件事,前不久,府里又来了一个妹妹。是的,朱标说那是他流落民间的女儿。众所周知,朱标在前太子妃常氏过世后,便只有一个由侧妃转正的太子妃吕氏。对比他那群拥有三妻四妾的弟弟,朱标显得格外专情。他和别的女人生孩子这件事实在太不像他所为了,朱允炆心里有疑问,但见父亲不愿意多说,便不敢问。
虽然暂未向皇帝仔细禀告,但机灵的下人们早已主动唤那个妹妹叫郡主。
朱允炆回忆起与这个新妹妹初见的场景。
彼时天已入秋,朱标不顾身体虚弱,和太子妃在正殿居中端坐,朱允炆和长弟次弟坐左边,朱标的三个女儿坐右侧。然后一个身形纤瘦的女孩走了进来,比起东宫的绫罗绸缎,她的衣裳很朴素。女孩长得秀气标致,虽不是倾国倾城,但也亭亭玉立。
她局促地向朱标和吕妃的行礼,一双杏眼明亮却警惕,整个人仿佛流浪猫被人带回家一样拘谨不安。
哪怕面前坐着的是她的父亲,她也露出了陌生的眼神。朱允炆觉得这个女孩楚楚动人温婉秀气,却怎么也看不出她与父亲的相像之处。
朱标示意子女:“这是遥儿,你们的姐妹,今后便留在这里生活了,你们相互多照应。”
“我叫......顾遥儿。”女孩轻声轻气地和他们打招呼。
年幼的两个弟弟对这个新姐姐兴趣不大,两人相互打着暗号,眼睛不停向屋外张望,在暗中约定一会玩耍。
朱标的三个女儿中最年长的那个略显高冷,她侧身瞄了一眼顾遥儿,次长的那个则笑意盈盈地看着她,最小的那个嘟着嘴巴,一脸防备。
朱允炆见弟弟妹妹们都没应和她,便连忙说:“妹妹现在来了这里,便是朱遥儿啦!”
顾遥儿露出尴尬的笑容,这话好像也没有什么不对的,“我从小跟了母亲的姓氏。”
也对,从小没有父亲,自然是跟母亲的姓了。朱允炆心想。
“妹妹可读过书?”朱允炆接着问。
顾遥儿摇摇头,她小时候家道中落,没有读书识字,她的成长记忆便是与母亲做女红赚钱,还不时被邻里乡亲欺负压霸。后来听说她要被京城的大人物接走时,那些乡亲像变了个人,纷纷露出谄媚样,就好像过去对她们母女的欺凌从没发生过一样。
知道遥儿没有读过书,在座人中不知谁轻啧一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