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父亲一问我们意见,你便滔滔不绝,恨不能写出长篇大论来。旁人意见和你相左,你便立即要争个明明白白,这还不算招摇吗?”
“我是在帮助太子,他有问题我自然要好好解答。再说有什么旁人,不就是你的意见和我不一致,我说的话你不同意不爱听,便说我是在争辩。”夏好逑气鼓鼓地,没想到朱允炆这么小心眼,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。
“做人做事谦虚谨慎,不露锋芒才好。”朱允炆没有见过像夏好逑这样爽朗直接的女子,一时间反倒有些怀念原来柔弱的遥儿了。
夏好逑觉得朱允炆是妒忌自己表现比他好,更不能同意他的说法了:“难道说男子有才华便可张扬,女子有才华却要低调?我读书学习,就是为了将所学的知识利用起来,有机会展示便要展示,凭什么要低调要隐藏?”
“你学的不过是些皮毛本事,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这个道理你应该懂得。”
夏好逑长长地叹了一口气,她知道朱允炆的观念不是一时半会能改变的,硬碰硬没有用,如果想改变他,只能慢慢影响。她转动眼珠,很快便想到一个旁敲侧击的办法:“人外有人这话可是你说的,那我就考考你,你可读过诗经?”
朱允炆轻哼一声:“《诗经》是经典,谁人没有读过?”
终于到她的专业领域了,夏好逑之所以叫这个名字,那是因为她从小便喜欢看《诗经》,以至于她的父亲用《诗经》的句子给她改名。所以要说对《诗经》的熟悉程度,朱允炆是绝对比不过她的,她想用自己擅长的方面,好好挫挫他的大男子主义锐气。
“《诗经》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集,没有诗经便没有唐诗宋词。你知道它对后世影响多大吗?”夏好逑接着问到。
“我自然知道《诗经》的厉害,对后世影响非凡。”朱允炆语气中藏不住的不屑。
夏好逑看着他问:“那你知道《诗经》是怎么影响后世的吗?你知道李白、杜甫写怀人诗的时候为什么都写到月亮月光?为什么古人总是有不少见月怀人、望月思乡的诗句?你若读过诗经,一定知道答案吧。”
然而,朱允炆想了半天,竟没想到答案,沉默了。
“月出皎兮,佼人僚兮。舒窈纠兮,劳心悄兮。这句话熟悉吗?”
这句无疑出自《诗经》,但是朱允炆只有模糊的印象。
“答案就在与此,自己去查查吧!”夏好逑说完便转身离开,留下不明就里的朱允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