宁王朱权就藩后不久,就发生了一件大事。锦衣卫指挥蒋环告发凉国公蓝玉谋反,朱元璋以谋反罪将其处死,牵连被杀者有一万多人。
蓝玉被告发前,朱元璋曾问过夏好逑她对蓝玉的看法,夏好逑觉得朱元璋是有意为朱允炆除掉一些背景深厚、资历过老的将臣,所以她也一直找机会想确认蓝玉是否真有谋反的想法。在蓝玉下狱审讯时,她也多方奔走想要寻找确凿的证据,但并没有找到有利的证据,眼睁睁地看着许多人因为“蓝玉案”丢了性命。
而最让夏好逑不理解的是,朱允炆对“蓝玉案”的态度也暧昧不清,似乎其中另有隐情。
“凉国公原本就是太子一系的人,没有谋反的动机。这个蒋环的告发证据模棱两可,下狱审讯也有屈打成招之嫌,这些你都没想过吗?”夏好逑问朱允炆。
“这件事情已经过去,你就不要纠缠不休了。”朱允炆一反常态,对如此严重的大事反应却很冷淡。
“如果因为此事伤及无辜,你不会感到不安吗?”夏好逑继续质问朱允炆。
“我日后,也可能成为无辜的人,你想过没有?为了自己的周全,除掉一些有威胁的人,这是圣上不得己的办法,你想过没有?”朱允炆有些气恼,“你为何不能多为我着想?”
夏好逑理解朱允炆,蓝玉位高权重,虽说是朱标的妻舅,却与朱允炆没有半点血缘关系,将来未必会顺从新帝,此案斩草除根,或许有利于朱允炆,但是蓝玉案牵连太广,她说:“我只是不能接受无辜的人丢掉性命。”
“原本这就是你死我活的游戏,不可能不伤及无辜。”朱允炆话语冰冷。
其实,朱允炆成为皇太孙后,夏好逑就觉得他已经变得和以前不太一样。但是现在的她是郡主,朱允炆是她唯一的靠山,即便质疑他,对自己也没有什么好处。
蓝玉案牵扯的人太多,连一些藩王都被召见进京,朱棣也来到了京城。风波渐渐平息,他还没离开京城,夏好逑的直觉没错,她又被朱棣请到了府上。
“乐敏郡主,多日不见,别来无恙?”
“多谢燕王挂念,小女甚好。”
“郡主在太孙身边,也经常觐见圣上,此番蓝玉之案,怕是受了不少惊吓吧?”
“燕王多虑了,我与此案毫无瓜葛,并未受什么影响。”
“呵,”朱棣冷笑一声,“你若毫无瓜葛,为何多次差人打听案情?”
夏好逑惊讶地看着朱棣,没想到他远在藩地,对她的动静却了如指掌。
“早前我请郡主去我藩地之事,不知道你现在考虑得如何了?”
“燕王,我现在是受封的郡主,随意去藩王之地,恐怕有违礼数。”被封郡主的唯一好处,就是夏好逑可以不受朱棣任意摆布。